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

主管单位:
主办单位: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院研究所
国际刊号:
国内刊号:
审稿时间:1个月内
创刊:1998年
类别:社会科学I
周期:年刊
发行:北京
语言:中文
曾用名:
出版社:院校类
邮编:
主编:郑永流
邮发:
期刊收录:
  • 知网收录(中)
期刊荣誉:
  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主要栏目:
  • 专题研讨、法哲学、法社会学和蓟门学园等栏目
免费服务项目:1.免费解析期刊最新信息    2.免费评估稿件    3.免费推荐期刊
选择服务: 联系方式: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简介

学术期刊网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(互联网信息服务),并非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杂志官方网站。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。

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(以下简称《论丛》)由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郑永流教授创办于1998年,为法哲学与法社会学专业性出版物。

刊物以思考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为旨趣,并衍生出哲学层面与社会层面两个基本维度:以形而上之哲学传统烛照法学作为社会观念的超验品格,以形而下之社会实证落实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实践理性,以求在精深的哲思与具体的实践之中沟通规范与事实的鸿沟,最终为法学的中国问题与中国语境的开展、运用与解答提供智性支持。

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每期确定一个具备理论价值和国际视野之主题进行研讨,或以研讨会之会议记录,或以论文、译文等形式展示研讨成果,以期提高相关主题在国内学界的研究深度。其中“法律和权威”和“类比与法律推理”等专题,均是国际学界的主导性研究主题,因此论丛的研讨为拓展国内学界之理论视野有不可忽视之功。法哲学和法社会学栏目分别刊登该领域之优秀研究作品。蓟门学园栏目为论丛之特色栏目,以郑永流教授主持之蓟门学园学术研讨会为依托,刊登该研讨会最新之成果。

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创办之初,即重视提出和研习中国问题,促进中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的建设。但是,无论是中国问题之发现和提出,还是中国学术传统之建设,只有在国际对话中方为可能。八年来,刊物努力发掘、并自觉进入了若干国际前沿的学术传统,在国内学术性刊物中独树一帜。

说明:该杂志未出现在最新新闻出版总署目录内,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,不提供任何服务。
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收录

知网收录(中)
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荣誉
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栏目

专题研讨、法哲学、法社会学和蓟门学园等栏目

本站申明

声明:
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,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,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.如果您要投稿、要查稿,请移步至期刊官网.
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,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.
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:服务详情
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投稿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审稿
1个月内
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社介绍

1.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一律电子投稿,文稿篇幅(含图表)一般不超过6000字,一个版面3000字内。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。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、小写,正、斜体,黑、白体,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。文中的图、表应不超过3幅,图像要清晰,层次分明,按顺序标号,且应有名称;若系采用与引用资料,应于文末注明资料来源。

2.来稿文责自负,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,作者自留备份稿,本刊不退稿。本刊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。收到稿件之后,6个工作日内审稿,电子邮件回复作者。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。如果15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(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),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。

3.论文一经发表,赠送当期样刊1-2册,需快递的联系本部。

4.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、工作单位、详细联系地址、电话(包括手机)、邮编等信息,以便联系有关事宜。获基金赞助项目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,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(无则不用注明)。

5.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论文要素及顺序格式:

(1)标题: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(副标题除外)。

(2)作者姓名、工作单位:按“作者姓名/工作单位全称,所在省城市 邮政编码”格式。

(3)摘要:用第三人称写法(不以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等为主语,可用“文章”),一般不超过200 字。

(4)关键词:3-6个,中间用分号(;)相隔。

(5)正文:要求结构严谨,表达简明,语义确切,论点鲜明,论据充分,引用规范,数据准确。文内标题要简洁、明确,标题层次不宜过多。

(6)参考文献:参考文献应引用公开发表的资料,文献序号与其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一致。

最新核心期刊目录